当前位置:首页 > 分类68 > 正文

20岁了学什么手艺好

摘要: 20岁了学什么手艺好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谢佳利:一技傍身日子越过越红火,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遇见咸阳给大家精心...

20岁了学什么手艺好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谢佳利:一技傍身日子越过越红火,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遇见咸阳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岁了学什么手艺好1

渭河管桥11号索塔上,谢佳利正在进行电焊作业。

12月2日上午,渭河滩地,塔吊林立,引汉济渭二期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20米高的渭河管桥11号索塔上,寒风阵阵,谢佳利头戴安全帽,穿着工服正在进行电焊作业,火花四射。

今年33岁的谢佳利是秦都区渭滨街道吕村人,从事电焊手艺13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的乡村成了繁华的都市,以前的农民也完成了从务农到务工的转变。

初中毕业后,他跟着父母从事蔬菜生意,从田间到市场,起早贪黑,初尝生活的不易。“自己种自己卖,那时真辛苦。”他说,也曾四处求职,但都因文化程度低吃了“闭门羹”。为了有一技傍身,他考取了电焊工特种作业人员证。

小工、商贩、工头,只有初中文凭的他,数年间始终为了生计奔波着。

2009年,维修广告牌时,一则招工启事吸引了他,“新加坡某机械厂招技工,学历不限。”

“在家卖菜就对了,别做梦了。”“这种招工不靠谱,小心上当。”谢佳利把出国务工的想法告诉家人,遭到父母极力反对。

“咱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自小动手能力强,对机械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面试时唯一的底气。

“你会英语吗?”面试官第一个问题让他心凉了半截,只得轻声蹦出了两个字:“不会。”“手动操作怎么样?”当面试官拿出三视图限时组装配件时,让他有了发挥一技之长的机会。峰回路转通过面试,随之踏上了出国务工之路,那年他20岁。

“新加坡是个国家,也是一个城市,从宿舍到车间两点一线。”谢佳利说,在工业区从事激光切割,每年有20天年假,与家人大都只能通过电话交流,更多的是别离。

但面对万元高薪的诱惑,为了生活,他选择了坚持,一干就是8年。和众多同龄人一样,他也面临着被“催婚”的烦恼,2019年架不住父母的软磨硬泡,他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工作返回咸阳,用省吃俭用的数十万元全款购置了一套房产,娶妻生子。

在工棚里吃午饭时谈起往事,谢佳利说:“出国务工算是攒下了第一桶金。”

回国后,他和村上许多年轻人一样,打零工、包小活为生,用他的话说:“大工程工期长钱不好要,小工程工期短工人好寻。”

此次他所接的“焊接工程”为期三天,工钱3000元,说是包活,其实全是他一人在忙活。

“这还有个活,枫景苑小区有几户人家要换灯,接不?”“接!”午饭时,电话响起,他的“生意”又来了。3年多在人力市场的摸爬滚打,朋友越来越多,“找活”渠道也越来越宽。

接线、换灯、拧螺丝,这些家中常遇到的小问题,他早已轻车熟路,两个小时,活干完拿到400元工钱。

“小活咱接,大活也干,拾到碗里都是菜。”擦完身上的泥污,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户人家。

下午5时许,一天的工作结束,他赶到学校接女儿,女儿上幼儿园,妻子照顾刚刚出生的儿子,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肩负着男人的责任。

上到大工地里面的小工程,下到居民家中的水电维修,为了美好生活他不敢懈怠。

“我每天都要接到四五个电话,多数是朋友介绍,生怕订单多了混淆出纰漏,每次接完电话都要做好记录。”他说,正是这些小活累计,一年也能挣个十多万,只要肯干,一技傍身生活有味。

从失地农民到人力市场上的“能手”,即便没有耀眼的文凭,但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勤劳着、奔波着……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石 文/图

20岁了学什么手艺好2

红网时刻新闻12月1日讯(通讯员 杨非 黎海峰)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1月30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奕出席备课会,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由思政部部长王融主持。

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唐业仁教授认为应结合专业特色,贴近大学生实际和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杨非教授认为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作为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刘大中副教授认为在帮助学生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时,要突出重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邓奕对此次备课会给予充分肯定,强调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特别是在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的育人实践中,思政教师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并由此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一是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二是精心选取紧密结合学生专业、职业教育的内容;三是讲究方法、学思结合、入脑入心。

通过此次集体备课,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原汁原味”进课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20岁了学什么手艺好3

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

“跨代雏鹰”振翅高飞

——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探索新型飞行人才培养模式纪实

■解放军报记者 李伟欣 通讯员 赖勇刚 李瑞钊

“起飞!”

阳光冲破雾霭,晨风吹散云层。飞行学员张烜铭熟练地完成加油门、拉杆等一系列动作,驾驶战鹰呼啸升空。

迎着朝阳,又一批跨代培养的飞行学员们,拉开了新一天飞行训练的序幕。

为缩短飞行人才培养周期,推动战斗力加速生成,空军首先在石家庄飞行学院组织初教-6直上教-10的新链路飞行学员培养试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不断优化这条直通战场的飞行学员培养新链路,学员们刻苦训练、加快提升飞行能力,决心把自己锻造成制胜空天的钢刀利刃。

如今,新一批“雏鹰”接过使命接力棒,一场励志空天、追求卓越的青春接力赛正激情上演。

从“向内看”到“向外看”,不仅是驾驶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的跨越

开学第一课,飞行教官黄俊没讲飞行,而是给学员们上了一堂历史课。

“从初教-6直上教-10,你认为自己行吗?”听到这个问题,学员们顿感兴奋,窃窃私语起来。

生性内敛的学员黄佳辰沉默不语,像是在思考着什么。注意到大家的不同反应,黄俊开始直奔自己这堂课的目的——帮助学员解开“心结”。

“1946年7月21日,东北老航校,吴元任同志在缺少中级教练机的情况下,直接驾驶高教机开始训练飞行……”黄俊看似平静的讲述,传递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于从初教机直上高教机的跨代学员来说,他们不仅要面临机型转换、平台跨越带来的技术挑战,身心素质也必须经受严峻考验。历史上,革命前辈在直上高教机的考验面前,以迎难而上、敢打敢拼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拉直了“行不行”这个当年的问号。

“如今,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也一定能做好!”听完这堂历史课,自信的种子开始在黄佳辰的心中萌芽。

最初,驾驶教-10飞机进行高空高速高机动飞行时,黄佳辰操作上有些缩手缩脚。

“教-10更机动灵敏,风险性也相应增大。”黄佳辰说,“我紧握操纵杆尽力改出时,手心里全是汗,但我知道,只要前期有扎实的地面准备,把预案动作准确操作下来,就没问题。”

培养周期缩短,意味着跨代学员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他们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尽快完成心理和思维上的转换。

然而,第一次实装飞行,黄佳辰就碰了壁。

上一阶段的学习中,黄佳辰是驾驶初教-6飞机的“优等生”。依靠蹬舵和机械操作来控制飞机,他在飞行时如鱼得水。到了高教机阶段,坐在拥有先进电传系统的教-10座舱里,平显上密密麻麻的按钮令他感到不适应。

从机械控制到电传控制,一开始,黄佳辰总喜欢盯着平显数据看。这一习惯,遭到飞行教官黄俊的批评:“教-10飞行,不仅要时刻注意数据变化,还要学会向外看,凭感觉操作飞机。”

从“向内看”到“向外看”,不仅是驾驶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的跨越。

为了尽快把教-10飞机摸熟摸透,从钻研机理到座舱实习,再到模拟器训练,黄佳辰一有时间便向黄俊请教。只要有疑惑的地方,不论多小多细他都要弄懂,绝不把问题带上天。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黄俊的话一直激励着黄佳辰。他不再局限于对数据的关注,而是着重提高自己的空中态势感知能力。空中遇到任何情况,他一定会先冷静下来,按照标准操纵程序操作;面对高难度训练内容,他勇敢地跨过心理关口,不断尝试着突破极限。

黄佳辰的转变,也在战友的身上发生。

初教-6飞行时,学员金宗赞遇到困难,往往会依靠后舱的飞行教官。改装教-10后,他自主飞行、自主判断的次数越来越多。

学员郭静远驾驶初教机时,习惯等到三转弯过后才开始修正航线。面对教-10高速高机动的性能,他果断改变老习惯,打好提前量顺利着陆,熟练掌握战机特点。

之前,学员甘浩宇只满足于规定动作,战术意识相对较弱。经过教-10飞行训练适应后,他在编队飞行时表现优异,打出完美“助攻”……

没有一只鹰不渴望翱翔天空。不懈努力下,“雏鹰”们换羽新生。

一个深秋的上午,黄佳辰迎来了自己飞行生涯的“成人礼”。

极速爬升、桶滚斤斗……天幕之上,教-10飞机在空中完成多个标准的规定动作。

顺利完成首次单飞,黄佳辰走下舷梯、接过鲜花,同等候多时的飞行教官黄俊紧紧相拥。此时,单飞的压力、身心的紧张,都烟消云散。

1%的差距,有时需要99%的汗水来弥补

正午时分,华北的天空像是被划破了一个口子,阳光倾泻而下。湛蓝的天空上,2架教-10战机编成梯队队形,相继作出爬升、下降等训练动作。

然而,与窗外阳光倾洒的暖意不同,机舱内的“气温”则降到了冰点。

“这是什么操作!”平面飞行距离上,学员肖庭峰为了跟上长机动作,下意识地按照初教机学习时的方式,大力蹬舵控制方向。飞行教官宋强立即制止。

回到地面,宋强严肃批评:“教-10飞机速度高、编队队形变化快,修正偏差时要相应加大提前量,修正量则要适当变小……”

午饭时间,没在食堂看到肖庭峰,宋强打包好一份饭,敲开了他的房门。

“师傅,我是不是飞不出来了啊……”肖庭峰垂头丧气地说。

自从进入编队课目飞行训练,与初教机要求较远的间隔不同,他总因为控制不好与长机的距离而受到批评。慢慢地,肖庭峰的情绪变得低落。

“歼-20首飞试飞员李刚不是你的偶像吗?他在飞行时遇到困难会怎么做呢?”宋强反问道。

2019年10月,歼-20首飞试飞员李刚站上央视《开讲啦》舞台。当时,成为飞行学员不久的肖庭峰就在现场。“巨大成功的背后,是近百架次的飞行试验。”灼热的话语,打在肖庭峰心坎上。

“不抛弃,不放弃。”回想起那一幕,肖庭峰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

“要想用一年时间走完别人两年的路,必须付出成倍的努力。”看着振作起来的肖庭峰,宋强说,“你在编队飞行时的问题,很大原因就是地面准备不细致。”

1%的差距,有时需要99%的汗水来弥补。

每次飞行训练前,肖庭峰总要拉上“僚机”战友,手拿“小飞机”模型反复演练第二天的新课目;编队飞行体力消耗大,为了增强体能,他不知疲倦地在操场上奔跑,全身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一进入模拟机房,他在里面几个小时都不出来,以至于晚上睡梦中有时都是编队飞行的动作和口令……

就这样,跨代飞行的梦想,在一滴滴汗水中变得不再遥远。终于,肖庭峰迎来了编队飞行考核。

松刹车,推油门,加力起飞!天空辽阔,年轻的“雏鹰”感受着内心的畅快。

“飞行过程中,我和‘猎鹰’似乎融为一体了。”肖庭峰由衷说道。

鹰击长空,必经崖边练翅之苦。和肖庭峰一样,跨代飞行的这条路上,战友们都在加速奔跑。

学员蒋学航理知识掌握不牢固,他将薄弱知识点凝炼成一张张卡片随身携带,为随时学习相关知识提供方便。

每到休息日,学员杨雨晨就在模拟器上自主设置特情课目进行演练,“应急处突”本领越来越强。

学员吴浪宇飞机着陆时总会偏离中线,他通过一遍遍观看着陆视频找出原因,琢磨对策,成绩不断提高……

拥有逆风飞翔的力量,在可预见的未来,“雏鹰”们一定会飞向更高、更远的蔚蓝天空。

从飞行员到战斗员,在成长中迎来蜕变

“起飞就是迎敌,升空就是作战。”起初,对于外场机棚南墙上的这句标语,飞行学员韩东辰并没有多深的理解和体会。

11月初的一天,像往常一样,韩东辰和飞行教官杨冠军穿戴好装具,坐上往返机棚与塔台的摆渡车,开启新一组的飞行训练。

这次飞行课目是韩东辰熟悉的战斗机基本操作。他驾驶战机急剧爬升,深秋的城市全貌尽收眼底——红、黄、棕、绿各色树叶,在暖阳的照耀下,映衬着蜿蜒道路。红霞缭绕似火,枫林蔓延生长,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水墨画缓缓铺开。

当韩东辰还沉浸在美景中,前方突然出现一方硕大的椭圆形“盖子”。来不及调整航向,他一头钻进了云层。

云厚3000米,能见度极低……一旦出现飞行错觉,失去位置参考,将十分危险。“如何穿出厚厚的云层?”韩东辰一下子慌了。

紧急时刻,后舱的杨冠军迅速拿过飞机控制权,利用仪表平显数据保持飞行状态顺利穿云。

飞行训练完成了,韩东辰的“蜕变”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复盘”,韩东辰仍然心有余悸,等待着飞行教官“疾风暴雨”般的讲评。

“只会飞,满足于各项基础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善于在复杂气象条件中飞行,锤炼实战本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战斗员!”出乎韩东辰意料,教官并没有严厉批评,而是意味深长地教导。

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韩东辰重新拿起新大纲,仔细研究起各类复杂气象和特情的处置要点。他一遍遍背记、一次次演练,将只有20平方米的学习室演变成空天战场。

倒飞、旋转反旋转、俯仰、倾斜……翻开韩东辰的飞行准备本,一个个贴近实战的“高难动作”位列其中。从会飞到能战,在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峰的过程中,他的能力不断跃升。

不久,一场实战背景下的模拟空战对抗演练,被搬上了“云端课堂”。

“准备好了吗?”听到教官的问话,韩东辰没有犹豫,驾驶战机直冲云霄。

高空之中,只见“敌机”率先抢占高位,实施大过载机动,形成进攻条件。韩东辰立即作出反转机动。通过仔细观察,他找准机会,果断摁下发射按钮。

“攻击有效!”无线电传来指挥员熟悉的声音。温暖的阳光透过舷窗迎面洒来,那一瞬间,韩东辰感觉自己正在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斗员。

夜晚,从战机上俯瞰城市,不同于四周的寂静幽暗,大地上万家灯火温暖而明亮。这一切,让韩东辰心怀感动:“眼前的一切美好而安宁,我愿意一直守护着它。”

巡航时,耳边常常会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那是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时和同学一起创作的歌曲:

“我将成为天际的白鸽/当你想念的时候/就遥望星河/亲爱的不要再彷徨/这是驰骋天际的力量……”

(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出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