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类68 > 正文

37岁学什么专业技术好

摘要: 37岁学什么专业技术好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金台资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

37岁学什么专业技术好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金台资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37岁学什么专业技术好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山地连绵起伏,茶园郁郁葱葱,绿叶中白花绽放,村民们在山坡忙碌……初冬时节,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依然生机勃勃。

4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屯上村的“白叶一号”扶贫茶苗,今年正式迎来首采季,“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正在这里续写。

“茶园带动了我们和周边村寨691户2020名脱贫群众增收,2020年以来务工收入超过1100万元。”望着漫山茶树,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金介绍。

以获赠2000亩白茶苗为契机,普安县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如今茶园总面积扩大至18.3万亩,其中“白叶一号”1.3万亩,茶叶综合年产值近17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孔令金表示,“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我们信心满满、干劲满满。”

先富帮后富,白茶苗跨越千山万水落脚小山村

吃完早餐,谭化爱骑上电动车,8点准时来到“白叶一号”茶园上班。山坡上已聚了上百名老乡,趁着天气晴朗,抓紧补种、除草、施肥。

“每月务工收入两三千元,比以前多赚不少呢!”谭化爱4年前还是屯上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村里提出发展茶园时,谭化爱犹豫了很久才把自家8亩坡地流转出去,“当时担心茶园发展不起来,吃饭就会成问题。”

屯上村地处乌蒙山腹地,最高海拔超过1800米,人均耕地仅半亩。村里曾尝试在坡地发展一些产业,但因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所限,作物既难丰产也难卖出。村民们纷纷外出务工。

来自浙西北群山里的白茶苗,为小山村送来致富希望。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在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扶贫干部协调下,普安县获赠2000亩“白叶一号”茶苗。经过深入调研,屯上村被认定为白茶理想种植地,县里提出在这里连片种植1500亩。2018年10月,跨越1900公里的“白叶一号”茶苗在屯上村落脚。

一座造型如叶片的别致小楼矗立在半山腰,这是前不久新建的茶园接待中心。楼下,一条红砖步道通往远处,徜徉在茶园,如同置身美丽景区。

为了种好“白叶一号”,普安县专门制定方案,从建设标准、茶园管护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详细规划,并筹资完善了茶园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屯上村等各受捐村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白叶一号”产业利益联结覆盖到全县25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又延伸到山间地头,沉寂的山坡变了模样。

茶园在绵延,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

11月中旬,在屯上村向村民示范补种新苗时,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斌发现部分茶树的叶子有点卷边,马上掏出手机拨通了视频电话。“不要着急,这是正常现象,因为阳光强烈造成的。”通过视频,电话那头的黄杜村技术指导员盛志勇看出问题所在。

解答了杨斌的疑惑,盛志勇询问起新苗补种情况,还交代了一些冬季管护注意事项。一问一答间,两种不同口音的交流声,与基地里的欢笑声、机器声交织,亲切又热闹。

当初筷子长的小茶苗,如今枝繁叶茂,杨斌百感交集:“从茶苗运到普安的那一刻起,后续帮扶就没断过线,确保爱心茶树栽得活、种得好。”

“现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这么好,又有那么多人想着我们、帮助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在茶园基地务工4年,张梅两口子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逐渐掌握了白茶种植技术。今年,她自家购买茶苗,种上了4亩白茶,还让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回来一起创业。

在屯上村,张梅家不是个例。随着“白叶一号”茁壮成长,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除了1500亩“白叶一号”茶苗,村民们还自发种植了800多亩白茶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普安县委书记龙强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引导乡亲们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致富本领,让茶产业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引擎。”

着力补短板,拓展产业链带富更多乡亲

茶叶在上下翻滚中舒展开来,汤色渐渐嫩绿明亮,清香沁人心脾……“这是本地产的‘白叶一号’,经专业机构评测,品质不比原产地逊色。”在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展厅里,公司总经理黄仕洪一边沏茶,一边讲述茶叶的故事。

茶园建成第二年,浙江茶叶集团与普安县联合投资建设了“白叶一号”茶产业园,引进全自动茶叶生产线,并以携手合作为寓意注册了“携茶”品牌,帮助当地解决茶叶加工、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从去年茶园试采开始,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到全产业链发展。今年,公司加工出2000多公斤茶叶,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大产业,还要合理分配好收益。”黄仕洪介绍,明年茶园即将迎来丰产期,在春茶开采前,公司将把茶树经营权全部交还给农户,届时茶青销售收入就直接进了村民腰包。“让农户成为茶园种、管、采各个环节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我们撒手不管,公司将继续保障管护、加工和销售。”

打小跟着长辈学炒茶,37岁的黄崇丽制茶手艺好,可曾苦于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茶叶卖不出好价钱。随着普安县茶叶产业链逐渐完善,黄崇丽动了创业的念头。2018年起,她在邻近的楼下镇偏坡村流转来300多亩坡地,购苗种植白茶,严格按照“白叶一号”茶园标准实施管护。

“申请到‘白叶一号’公共品牌使用权,能共享市场红利。”今年,黄崇丽的白茶收成不错,卖出一部分茶青后,她自己加工了700斤干茶,很快就被省外茶商购买,毛利润喜人。

与黄杜村茶苗相伴而来的,是专业技术模式、产业经营门路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在补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上下更大功夫,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茶产业特色优势,让绿水青山带富更多乡亲。”普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松峰说。

“‘白叶一号’青又青,长在茶山绿茵茵。采得茶叶来喝起,含在口中甜在心。现在政策真是好,永远不忘党的恩……”普安山歌婉转悠扬,回荡在那青青茶园。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3日 第 01 版)

37岁学什么专业技术好2

冷门专业就好像冬天里冻上了冰碴的米饭,晶莹剔透的外衣,里面是生硬难啃的内核。确实有点营养,但不多。

吃饱穿暖的人看都不会看一看,或者觉得是不一样的冰淇淋,带回温暖的室内,慢慢的消化吃掉。流浪的人想要活下去,就甘之如饴的一口又一口。

像不像高考时,分数不够选择性不大,却又想要读书的同学们?可能是被外面那层雪白色蒙蔽了双眼,以为是什么美味,咬了一口之后,被人围着恭喜:以后这就是你的冷饭了。

冷门专业的中年危机:37岁后能挑选的工作只有各种分拣,和快递员

吃了冷饭,就要忍着嗓子疼和身体的冰凉往下咽。吃的时候觉得还好,毕竟有些能量提供,但吃了之后,会越来越冷。

很多冷门专业也是这样的,披着晶莹剔透的外衣,以为是什么新款冰淇淋。上去一吃就是4年,吃光之后想要出去闯荡,却发现根本没提供能量。

一名宝妈分享自己家里这几年的状况,因为“口罩”的原因,家里的顶梁柱在失业的道路上已经走了20个月了。

这位顶梁柱今年37岁,大学毕业。生活在吉林长春,按理说应该有个不错的工作或者出路。但找了很久之后发现还能收留自己的,就是送外卖,送快递干代驾。

最后选择了一份工作,快递分拣。不是说这份工作多好,主要是每天170块钱,供饭,还日结,能够缓解一下家里的生活压力。

要说为什么压力这么大,也真的就要从大学的专业说起了。这名爸爸本科学的是应用数学专业,听起来很高端,但不是所有学数学的人,都是韦东奕。

应用数学本科毕业后,不管是因为地区还是能力问题,反正他能找到的工作就是各种销售。其实我们转念想一下,喜欢数学的人,普遍安静有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做销售。

就像这位爸爸,确实也是没做好,做销售37岁应该是个黄金年龄。经验和人脉都积累到了顶峰,但他却失业了。

个人观点:

确实说男人,能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不管做什么都不丢人。但本科毕业,总会觉得有些可惜。何况是十几年前的本科,含金量还是不错的。

后来一个月之内,又在陆陆续续的换工作,从美团分拣,做到了地铁安检。说就想找个五险一金,符合劳动法的工作,这标准看似降得很低,但也并不好找。

冷门专业的后路

这个顶梁柱学的是应用数学,但确实应用面不是很广。看似什么都能干一点,但好像什么都不专业。数学专业本来就不适合本科学,考研之后才能有些出路。

另外加上地区局限性,毕业之后的第一选择等等。专业冷门,代表出路不多。出路不多,试错的成本就很高,走错一步,以后可能就回不来了

所以咱就说那些冷门专业能不能选呢?能选。但有更多选择的时候,不要选,除非在读书之前就想要了未来的出路。

就像有些学生说,想学酒店管理行不行?一名正常的老师肯定都跟你摇摇头,说不行,不要学。但如果是王思聪说,想学酒店管理行不行,那肯定行。

冷门专业报考的底气就两个,一个是自己家里能给提供出路。另一个就是不担心试错成本,家里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给兜底,那就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专业。

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咱也就别追求什么理想和个性,说为了爱好可以抛弃世俗的烦恼。不听劝的后果,就是等到带着爱好进入世俗之后,发现都是烦恼。

普通家庭的学生,就好好的选择一个热门高薪的专业。计算机,医生,法律,建筑等等。如果实在没得选,想要读书,但剩下的都是冷门专业,那就考验技术了。

如果实在太过冷门,就在大一开始,就准备好好学习,入党,学申论,学行测准备考公。如果冷门中还带着希望,就是学术要求严格,就准备考研,或者考研的时候换专业。

这些都不想,就像毕业就工作赚钱的话,大学期间就要尝试去相关企业打工。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积累经验

去知道自己这几年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才能走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上。生活没有容易的,不小心抓到了小牌,也要想办法捋顺了,找机会一把扔出去。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37岁学什么专业技术好3

  原标题:贵州普安——

  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山地连绵起伏,茶园郁郁葱葱,绿叶中白花绽放,村民们在山坡忙碌……初冬时节,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依然生机勃勃。

  4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屯上村的“白叶一号”扶贫茶苗,今年正式迎来首采季,“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正在这里续写。

  “茶园带动了我们和周边村寨691户2020名脱贫群众增收,2020年以来务工收入超过1100万元。”望着漫山茶树,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金介绍。

  以获赠2000亩白茶苗为契机,普安县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如今茶园总面积扩大至18.3万亩,其中“白叶一号”1.3万亩,茶叶综合年产值近17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孔令金表示,“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我们信心满满、干劲满满。”

  先富帮后富,白茶苗跨越千山万水落脚小山村

  吃完早餐,谭化爱骑上电动车,8点准时来到“白叶一号”茶园上班。山坡上已聚了上百名老乡,趁着天气晴朗,抓紧补种、除草、施肥。

  “每月务工收入两三千元,比以前多赚不少呢!”谭化爱4年前还是屯上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村里提出发展茶园时,谭化爱犹豫了很久才把自家8亩坡地流转出去,“当时担心茶园发展不起来,吃饭就会成问题。”

  屯上村地处乌蒙山腹地,最高海拔超过1800米,人均耕地仅半亩。村里曾尝试在坡地发展一些产业,但因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所限,作物既难丰产也难卖出。村民们纷纷外出务工。

  来自浙西北群山里的白茶苗,为小山村送来致富希望。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在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扶贫干部协调下,普安县获赠2000亩“白叶一号”茶苗。经过深入调研,屯上村被认定为白茶理想种植地,县里提出在这里连片种植1500亩。2018年10月,跨越1900公里的“白叶一号”茶苗在屯上村落脚。

  一座造型如叶片的别致小楼矗立在半山腰,这是前不久新建的茶园接待中心。楼下,一条红砖步道通往远处,徜徉在茶园,如同置身美丽景区。

  为了种好“白叶一号”,普安县专门制定方案,从建设标准、茶园管护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详细规划,并筹资完善了茶园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屯上村等各受捐村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白叶一号”产业利益联结覆盖到全县25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又延伸到山间地头,沉寂的山坡变了模样。

  茶园在绵延,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

  11月中旬,在屯上村向村民示范补种新苗时,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斌发现部分茶树的叶子有点卷边,马上掏出手机拨通了视频电话。“不要着急,这是正常现象,因为阳光强烈造成的。”通过视频,电话那头的黄杜村技术指导员盛志勇看出问题所在。

  解答了杨斌的疑惑,盛志勇询问起新苗补种情况,还交代了一些冬季管护注意事项。一问一答间,两种不同口音的交流声,与基地里的欢笑声、机器声交织,亲切又热闹。

  当初筷子长的小茶苗,如今枝繁叶茂,杨斌百感交集:“从茶苗运到普安的那一刻起,后续帮扶就没断过线,确保爱心茶树栽得活、种得好。”

  “现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这么好,又有那么多人想着我们、帮助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在茶园基地务工4年,张梅两口子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逐渐掌握了白茶种植技术。今年,她自家购买茶苗,种上了4亩白茶,还让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回来一起创业。

  在屯上村,张梅家不是个例。随着“白叶一号”茁壮成长,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除了1500亩“白叶一号”茶苗,村民们还自发种植了800多亩白茶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普安县委书记龙强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引导乡亲们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致富本领,让茶产业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引擎。”

  着力补短板,拓展产业链带富更多乡亲

  茶叶在上下翻滚中舒展开来,汤色渐渐嫩绿明亮,清香沁人心脾……“这是本地产的‘白叶一号’,经专业机构评测,品质不比原产地逊色。”在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展厅里,公司总经理黄仕洪一边沏茶,一边讲述茶叶的故事。

  茶园建成第二年,浙江茶叶集团与普安县联合投资建设了“白叶一号”茶产业园,引进全自动茶叶生产线,并以携手合作为寓意注册了“携茶”品牌,帮助当地解决茶叶加工、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从去年茶园试采开始,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到全产业链发展。今年,公司加工出2000多公斤茶叶,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大产业,还要合理分配好收益。”黄仕洪介绍,明年茶园即将迎来丰产期,在春茶开采前,公司将把茶树经营权全部交还给农户,届时茶青销售收入就直接进了村民腰包。“让农户成为茶园种、管、采各个环节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我们撒手不管,公司将继续保障管护、加工和销售。”

  打小跟着长辈学炒茶,37岁的黄崇丽制茶手艺好,可曾苦于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茶叶卖不出好价钱。随着普安县茶叶产业链逐渐完善,黄崇丽动了创业的念头。2018年起,她在邻近的楼下镇偏坡村流转来300多亩坡地,购苗种植白茶,严格按照“白叶一号”茶园标准实施管护。

  “申请到‘白叶一号’公共品牌使用权,能共享市场红利。”今年,黄崇丽的白茶收成不错,卖出一部分茶青后,她自己加工了700斤干茶,很快就被省外茶商购买,毛利润喜人。

  与黄杜村茶苗相伴而来的,是专业技术模式、产业经营门路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在补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上下更大功夫,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茶产业特色优势,让绿水青山带富更多乡亲。”普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松峰说。

  “‘白叶一号’青又青,长在茶山绿茵茵。采得茶叶来喝起,含在口中甜在心。现在政策真是好,永远不忘党的恩……”普安山歌婉转悠扬,回荡在那青青茶园。

发表评论